地震来临时,该如何反应?在难以预计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是否可以提前做些准备?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即将出台的防震减灾条例中找到答案。
2月16日,记者从安徽省法制办获悉,目前,《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正在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其中明确规定,校舍抗震能力需要比其他建筑再高一个档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要成为中小学年度“必修课”。
应急演练从娃娃抓起
地震来临时,该往哪里躲?
根据《条例》,广场、公园、绿地、体育馆、学校运动场这类空旷、平坦的公共场所,都是理想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当被纳入城乡规划,地方政府应当利用这些公共场所,规划和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其所在位置也应当向社会公布。
发生地震时,人群密集的场所也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根据《条例》,学校、幼儿园、医院、大型商场、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并设置明显标识。
对于地震知识普及,则是“从娃娃抓起”。根据《条例》,学校每学年都至少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防震减灾知识也将被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校舍抗震能力更胜一筹
不论是什么样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前,都需要先瞧一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免一不小心盖在了“危险地带”上。不仅选地的时候要注意,在设计方案时,也需要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负责。
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对抗震设防质量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房屋是不得投入使用的。
而学校校舍的坚固程度,要比其他房屋更出众一些。根据《条例》,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在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一档进行抗震设防。
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
在安徽省,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这样的做法主要是为了避免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的发生。
如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预测到了行政区域内地震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意见,是需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发布。
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意见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意见,并同时报告省人民政府及其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如果预报情况并未在预报期内发生,也需要向社会公布这一情况。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